学院召开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研讨会,擘画转型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5-08-01 发布人/王林作者/ 来源/外国语学院 10

2025 725日,上海建桥学院外国语学院在线上腾讯会议召开了外语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专家咨询研讨会。此次会议分为高校专家场与企业专家场,特邀多位高校学者与企业代表共话外语专业转型发展,为学院从应用技术型向产教融合型转变,以及外语专业的根本性改革集思广益。

会上,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海燕教授首先阐述了会议目的。她指出,学校正处于关键转型期,外语专业也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亟需进行改革以适应产业行业融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此次研讨会围绕临港及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外语专业(含小语种)存在必要性、复合型人才培养及课程优化等方面展开。

各专业负责人先后介绍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德语专业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聚焦多方面能力培养,未来计划删减重复课程,保留国贸、商务类课程,探索跨境电商等微专业。英语专业目前主要为教育方向,面临严峻就业形势,计划在 2026 级培养方案中调整为通用英语,通过微专业体现教育和商务方向。日语专业作为上海市一流专业,在国际合作与“日语 + 商务”方向特色鲜明,就业率达98%以上,未来计划拓展“日语 + 康养”等方向,并实现所有课程 AI 赋能全覆盖。商务英语专业2024年刚成立,以“英语打底,搭建商务知识”为理念,聚焦跨境电商平台运营与管理,实践学分占比高,正计划打造产业学院。

在专家建议环节,高校专家们各抒己见。西安外国语大学毋育新教授肯定了各专业向 “外语 + 专业 + AI 赋能”转型的方向,建议避免同质化,聚焦特色微专业,开设应用型 AI 课程。同济大学黄克勤教授建议德语专业调整课时,突出商贸特色,增设“中国文化(德语授课)”课程,将地域文化融入产教融合课程。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陈科芳教授强调民办院校外语专业需结合地区需求与学校优势,通过培训提升教师AI课程教学能力,注重实践实习与职业发展相关联。华东师范大学李征副教授建议明确AI课程培养目标,注重培养人机协同的外语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结合区域需求选择语种,放开微专业选择。上海海事大学王宪副教授分享了本校商务英语专业与其他学院合作授课、聚焦重点方向的经验,强调提升学生英语基础能力,结合临港产业拓宽就业前景。

企业专家们则从行业需求角度给出建议。临科智华数据处理中心李科经理表示公司急需外语人才,尤其是小语种人才,建议外语专业深化“外语 +”,让学生辅修1-2个行业知识,开设实践应用类AI课程,数据标注可纳入课程。上海美华系统有限公司董鑫经理认为产教融合对学院转型至关重要,建议商务英语专业开展AI生成工具等应用培训,提升学生英语应用与跨文化沟通能力。飞速创新谢欣洁销售专家介绍了公司对德语、法语等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强调语言应用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建议开设通用外贸术语通识课,拓展热门领域基础知识。

会议最后,院长毛立群教授和副院长王海燕教授进行总结部署。他们强调各专业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开展市场调研,确保专业设置符合需求,2026届起学分将减少13分。计划采取“专业 + 微专业”形式,夯实专业基础,拓展学生行业知识与能力,并明确了调研及报告提交的时间节点。学院将从多维度审视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合作,打造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助力外语专业在转型中实现新发展。



 

撰稿:王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