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外国语学院举办了一场以辅导员的自我成长之路—“教师角色定位:管理者还是领导者?”为主题的辅导员沙龙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伊莉主讲,全体辅导员参会。活动通过主题分享、案例研讨和互动交流等形式,深入探讨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与实践路径。
活动伊始,“教师是管理者还是领导者?”这个问题,引发各位老师热烈讨论。孟娣、韦展老师认为辅导员作为管理者,是制度执行与风险防控的守护者,在评奖评优、违纪处理中,依据明确的规章制度进行公平裁决,既能避免主观偏倚,也能树立规则权威性,确保校园事务的规范化运行;朱心怡则赞同辅导员领导者的角色,应当成为思想引领与成长赋能的推动者,赵磊老师讲到《论语》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应该是领导者但是日常的工作中感受不深。
伊莉副书记指出:管理者和领导者的重要区别是,管理者通过明确的指令和评估体系确保任务完成,而领导者通过激发内在动力帮助学生成长,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是事的完成,领导者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培养。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辅导员需要突破固有的管理思维。分享中伊莉老师介绍了《毛泽东选集》、以及《孙子兵法》里的“严、勇、仁、信、智”领导思维及实践方法论。伊莉老师讲解了对学生“严”的是规则,是法,不是个人的威,严不是厉,更不是凶。并引用了《论语》里“以直报怨”的思想与辅导员们分享,当学生们犯错误的时候要及时评判教育给予相应的惩罚,再安慰引导学生改正,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保护和厚爱。伊莉老师希望我们辅导员老师们可以践行儒家的“内圣外王、 德法兼治”核心思想,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并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引领型工作模式。
本次沙龙不仅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更是我院提升思政育人成效的重要举措,对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外国语学院将持续推进辅导员能力提升计划,年内将开展“领导能力的自我提升与学生干部的培养”、“辅导员自我心理健康提升”“提升就业工作的育人实效”等系列主题活动。
撰稿人:易贤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