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月专题讲座:《新时代大学外语教学“道法术器”思政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10-19 发布人/易贤恒作者/ 来源/外国语学院 330

为进一步贯彻学校《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10月1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邀请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郭鸿杰教授主讲《新时代大学外语教学“道法术器”思政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院长毛立群、副院长王海燕、副书记伊莉,以及学院全体专兼职教师参加了专题学习,讲座学院党委书记杜鹃主持。

主讲人郭鸿杰是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青年)项目、上海市哲社一般项目6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目前,正主持英汉财经双语平行语料库检索平台(SUFE-Corpus)、英汉财经翻译引擎(SUFE-Translate)两个横向项目。已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编外语教学或翻译教学类教材近30册、译著7部。在国内外CSSCISSCI等重要语言学、翻译学期刊(如《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现代外语》、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等)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曾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多个上海市一流虚拟仿真课程、上海市重点虚拟仿真课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等。先后指导多项国家级、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曾多次被评为本科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荣获“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报告中郭鸿杰院长通过道(思想价值引领)、法(思维理念)、术(思路方法)、器(思变求新)思维向度探讨外语课程思政教学。郭院长强调和思政课程不同的是,课程思政贵在教师之“思”。外语教学之“道”体现在立得明道、相学求道、启智传道三个方面;外语教学之 “法”体现在寓教于鉴(思辨能力)、寓教于言(学术素养)、寓教于创(创新意识)、寓教于行(实践能力)、寓教于美(审美情趣)五个维度;外语教学之 “术”体现在如何驾驭专业和思政平衡之美,可以归纳为 “六宜” (宜亲、宜通、宜实、宜新、宜维、宜德)、“六忌”(忌疏、忌偏、忌虚、忌陈、忌唯、忌显);外语教学之气体现让外语教学插上素质人文的翅膀,使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改革展现出亮丽颜值,从而更加适应课程思政的现代化、情景化、个性化教学模式。同时,郭院长还提到外语是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沿学科,承担着民族复兴,让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责任和使命,外语教育蕴含着天然的思政内涵。有效促进大学外语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同频共振,构建课程育人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战略性工程。

最后杜鹃书记进行了总结杜书记用两个“字”来概括这场讲座的精髓,一个一个是”。杜书记提到郭院长多维向度精彩阐述了如何结合外国语学科背景和课程类型生动融入思政内容,既有宏观层面的理念设计,也有细致入微的实践案例、应用示范,为我院教师上“好”课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和参考思路。此外杜书记还强调老师们开展课程思政关键贵在,要将“盐”融于“汤”中,就将国家意识、政治意识、民族意识、情怀意识,转变为自己教育教学的潜意识。